网上配资门户 山海同心共走致富新路

发布日期:2024-08-13 11:00    点击次数:132

  广东广州,位于岭南天地间网上配资门户,珠江自此滔滔入海;千里之外,珠江自云贵高原的乌蒙山脉发源而来。

  同饮珠江水,粤黔情谊长。

  2022年,国务院印发意见,支持广东与贵州建立更加紧密的结对帮扶关系,打造东西部协作的典范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,深化东西部协作,组织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县(市、区)与脱贫县开展携手促振兴行动。

  十年前,广州与黔南州牵手结对开展协作,2021年,广州又进一步与安顺市、毕节市结为东西部协作对口城市。

  十年之功,凝结的是跨越山海网上配资门户的双向奔赴,是齐心协力走向共同富裕的坚定脚步。十年来,随着一批批项目引进、一个个产业入驻、一次次人才交流,广黔在乡村振兴、产业合作、智力扶持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、深层次的协作。十年背后,铺就的是无数群众日新月异的生活,书写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波澜壮阔。

  ●南方日报记者王一晴

  智力献策

  “造血”帮扶惠民生

  “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。”贺江春说,山里的孩子,同样有自己的梦想和希望。

  贺江春站在贵州安顺紫云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(下称“紫云职校”)的校园里,看着去年新落成的教学大楼,在大山和蓝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宽敞明亮,这位校长满怀欣慰。

  贺江春的另一身份是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副校长,这是一所有着“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摇篮”荣耀的学校。2021年起,广州市开始结对协作贵州安顺市,次年,贺江春便带领广州教育人才“组团式”来到紫云县开展帮扶。

  校校结对,理念互通。

  在贺江春看来,县城的职业教育要创造性挖掘学生的优点特长、培养学生在专业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。在“爱和鼓励”的理念指引下,学校还邀请了来自广州的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来到学校宣讲,点燃孩子们的梦想。

  走入实训楼,光机电一体化、电气安装等实操工具整齐排列,这正是去年新开设的“订单班”——在贺江春和团队的积极协调下,紫云职校与美的集团下属企业联合共建了机电应用专业,采取联合培养、定向就业的方式,部分专业课程直接由美的集团的专业老师进行授课,学生毕业后经双向选择,有机会留在美的工作。

  “‘订单班’设立一年来,学生流失率为零,这在职业学校中‘十分难得’。”贺江春说,目前学校一改招生难、流失率高的状况,今年不到一个星期就完成了1000人的招生计划。“我们争取每个专业都和一个实体企业进行校企合作,借助优质企业的力量,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。”

  在贺江春团队的努力下,如今,“山里孩子”不仅能在省、市级比赛中取得突破性的成绩,还有机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,走出大山,走向广阔天地。

  紫云职校是广黔协作下两地精准对接的一个缩影。

  聚焦技能提升、转移就业、就业示范基地建设、校企合作等方面,广黔两地逐渐探索出了劳务协作的“四种形式”,实现东西部就业供给与用工需求“双向奔赴”、精准对接。

  近年来,广州市发挥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教育领域的资源优势,不拘一格,做好“选派”文章;言传身教,做好“培养”文章……在民生关切的重要领域,来自广州的“智囊团”组团献策,从管理制度、教育方法、工作理念、硬件建设等方面,对受扶单位进行深度帮扶,持续推动公共服务补短板,取得了积极成效。

  安居乐业

  工厂开在家门口

  “搬出大山天地宽,安居乐业鄢家山”,宽敞的广场上黄色装饰墙上这样写道,广场周围,低层的法式建筑错落排布。

  这里是占地400亩的黔南州独山县鄢家山易地搬迁安置社区。五年前,此处还是一片乱石荒芜。2018年,1589户人家,共6911人从大山搬出,住进了崭新的社区。

  易地搬迁安置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大举措。而安置完成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,相反,新生活的开始,则是更多工作的开端。

  走出大山,住进城市社区,如何使易地搬迁脱贫人口“稳得住、能融入”?

  生计问题是易地搬迁群众最关切的事情。为此,粤黔协作工作队独山工作小组决定利用广州协作资金,在安置社区内建设扶贫车间,把工厂建在社区门口。

  2020年初,投入633万元广州帮扶资金建设的鄢家山社区扶贫车间正式立项,引入了“钧裕皮具厂”,不到一年时间,三栋厂房已经布满生产线和材料仓库。

  之前离家打工远隔千里,现在走到家门口上班只需5到10分钟。近170名社区群众,成为了鄢家山扶贫车间的员工。

  “不等待、不依赖”,车间墙壁上的六个大字格外显眼。繁忙的工作线上,既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,也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,开业仅11个月的鄢家山扶贫车间,工作半年以上的员工占50%,员工的稳定率远超企业预期,新员工也纷至沓来。在工厂公示的员工收入栏中,很多员工能获得每月4000多元的收入,最高的可达6000多元。

  “公司用灵活的方式照顾员工的实际需要,比如时间方面,允许员工安心接送孩子后,再回到工厂工作。”钧裕皮具厂总经理李锟瑜说,工厂还设有“儿童之家”,让员工的孩子们放学后有玩乐和学习的安全去处,消除了“妈妈员工”们的后顾之忧。

  把工作机会送到家门口,成为东西部协作中被逐渐推广开来的模式。

  2018年,中山市蒂菲尔服饰有限公司在都匀市成立全资子公司——贵州蒂菲尔服饰有限公司,打造以男士内裤为主的衣物服饰成品生产基地,帮助解决都匀就业400人。2022年,公司年产值已突破1亿元。

  “在这里,只要肯努力,每一个人都有机会。”罗廷芬原本是公司流水线上的一名女工,从去年入职以来,凭借着自己的努力,她已成长为了公司的行政人事部经理,工资也从最初的3000多元提升到了1万多元。“目前生产线上的员工多的一个月可以挣9000多元,这在当地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收入了。”贵州蒂菲尔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任志说。

  此心安处是吾乡。在东西部协作的背景下,搬出大山的居民获得的不仅是一所温馨的住处,更是一方舒心、乐业的家园,一种把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安全感和希望。

  黔货入湾

  因地制宜致富路

  大山深处,别有天地。

  驾车驶向乌蒙山腹,绿色遍野。在一处山麓,连片的薰衣草地映入眼帘。每逢夏日,无尽紫色便布满整个山谷。

  这连片的薰衣草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厍东关乡李子村,在广汽集团的对口帮扶下,这里通过大面积种植薰衣草,发展芳香产业,迈向乡村振兴路。

  产业要想长足发展,必须依靠坚实的平台。

  早在2020年谋划芳香产业之初,广汽集团就捐赠帮扶资金,以厍东关乡李子村、黑沙垮村、白泥村、箐脚村、下厂村村集体合作社为股东,在纳雍县注册成立了贵州木梳苗寨产业发展有限公司,打造产业帮扶、消费帮扶、就业帮扶平台。

  “公司将在‘种植—加工—开发—生产—销售’三产一体的芳香产业链中,发挥种植、加工、经销三重作用。”广汽集团派驻毕节帮扶干部李松伟介绍,“依托该企业,村民可以获得三笔收入收益:流转土地的租金收益、参与田间管理的务工收益、公司利润的分红收益。”

  流芳全国,利在当地。

  自公司自成立以来,累计吸收村民务工1000余人次,通过带动村民家门口务工、土地流转等方式累计增加村民收入达100多万元,累计分红可达50万元,李子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8年的2500元提升至2023年的12000多元。

  从曾经的深度贫困村,到如今的乡村振兴示范点,李子村走出了属于自己的“芳香”致富路。

  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黔南大地上。

  在黔南州惠水县,漫山遍野的刺梨树郁郁葱葱,一颗颗金黄色的“小灯笼”挂满树枝,果香弥漫。工人们穿梭其中,戴着手套将刺梨摘入筐中。

  与此同时,在不远处的生产基地中,一罐罐设计时尚的“刺柠吉”饮料在流水线上快速移动,打包成箱,把“贵州风味”运往全国各地。

  “2018年底,为帮扶贵州刺梨”做大做强“,广药集团重点攻关,98天创新推出了以刺梨为原材料的‘刺柠吉’饮料。”贵州王老吉刺柠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继曾说,2019年,广药集团投入资金2037万元,在惠水县成立了这家公司。

  目前,生产基地的“刺柠吉”等产品日产量可达60万罐,2022年销售额超10亿元,在此带动下,使当地7.7万户种植户23万人增收。

  龙头企业助力产业发展,走出一条“造血式”产业帮扶新路。当来自乌蒙山的芳香走进湾区,来自黔南州的刺梨变身“老广”餐桌上的饮料,“养在深闺无人识”的贵州好物,正走出深山、走进湾区、走向世界。东西部协作拉开大幕,一个个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广黔协作新模式也逐步成型,跨越山海,走出共同富裕的新路。




热点资讯

相关资讯



Powered by 财盛证券_股票配资知识网_安全实盘配资门户网_2023最大十倍杠杆炒股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